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之基清廉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要建设政风清明、校风清朗、文化清新的清廉高校,必须将廉洁文化深度融入办学治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致力于为党和国家培育具有廉洁底色与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需要在理论创新、实践突破和制度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思想引领、制度保障、文化育人“三位一体”的建设格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刻认识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新时代廉洁文化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形成的,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实践。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必须持之以恒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廉洁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清正廉洁为底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立德树人与崇廉尚洁的价值统一,有利于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廉洁意识和价值追求。一方面,要从“知”的层面入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梳理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营养,使其真正融入青年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文化的自信、思想的自觉、行为的规范,帮助他们扣好廉洁自律“第一粒扣子”。另一方面,要从“行”的层面入手,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解决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双向互动,构建以廉润德与立德树人的“大思政”体系,推动高校成为廉洁文化的重要传播阵地,深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研究,为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提供支撑。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夯实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石。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必须全方位发力、多维度推进,制度建设是重要保障,是推动廉洁文化深植校园、落地生根的关键环节。要系统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建设规律,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谋划,尊重规律、注重实效,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原则,以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导向,建立和完善符合教育规律与廉洁文化要求的规章制度体系,让完善的制度机制为廉洁教育立威。要将过程监管与教育目标相结合,将廉洁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设定学分制考核制,让全体学生系统接受廉洁教育。要健全廉洁教育监督机制,建立制度传导与反馈机制,从制度设计、制度执行到制度监督,从教育内容的规范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到教育过程的严肃性,确保廉洁教育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制度体系的优化与创新,确保制度有足够的适应性和前瞻性,使其能够应对新时代背景下对廉洁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让廉洁文化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实现从制度层面的刚性约束到文化层面的自我约束的双重保障,不断推动高校内部的廉洁氛围得到深化,为实现真正的风清气正之校园环境提供更为坚实的制度支撑。
以廉洁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构建高校特质廉洁教育体系。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不仅是立德树人的彰显,更是将廉洁意识的培育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之意,实现思政教育与廉洁教育的“同构”效应。在“‘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工作格局中,廉洁文化的融入既是丰富“大”的廉洁素材、又是实现“善用”的重要支撑。要充分发挥育人主阵地作用,坚持廉洁文化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推动廉洁文化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高校特质的廉洁教育体系。要重视以廉洁文化推动思政课堂内涵式发展,通过廉洁教育的多资源协同、教学场域的多维度拓展、教学技术的多样态嵌入,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高度融合于廉洁教育全过程,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实现廉洁文化教育多元化、全覆盖。要充分发挥环境氛围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整合特色资源,深入廉洁文化研究,搭建特色平台,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将廉洁基因嵌入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师生共创、校地联动、数字赋能等方式,结合校史文化、专业特色,打造一批廉洁文化标识、教育基地和示范项目,打造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产品和校园廉洁文化品牌,提升廉洁文化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渗透力。
(来源:人民论坛网)
